供应链金融又出大案。这一次事件的主角是永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炜控股”)。
根据官网信息显示,永炜控股是一家综合性企业,年营收高达20亿元。其主营业务有两部分,一是为手机生产商提供供应链金融;二是参与“互联网+政务”的相关业务。不过,随着多起判决浮出水面,前述两项业务均沾上了官司。
据裁判文书网显示,永炜控股旗下子公司贵州杭乾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乾通信”)开展供应链金融,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贷款资金来源于银行,永炜控股提供担保。不过,所贷款资金并未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而是通过涉嫌伪造合同、虚构与关联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骗取多家银行贷款,最终资金不知所踪。就此,杭乾通信成被告,永炜控股和公司董事长应炳杨因承担担保连带责任也成为被告。《中国经营报》记者初步统计,仅杭乾通信涉骗贷金额多达2.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永炜控股旗下的浙江杭乾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杭乾”)也卷进官司之中。根据裁判文书网披露的诉讼显示,浙江杭乾曾参与多起政府采购大数据设备项目,向海康威视、大华等公司进行设备采购,不过,合同签了,设备也拿到了,但是浙江杭乾并未将采购资金打款给海康威视等公司,因此被告上法庭。
记者还在调查中发现,不但公司资金成谜,实控人应炳杨也于2018年12月被刑拘。那么,目前公司经营如何?《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永炜控股发送采访函,对方表示,“目前公司业务正在作出调整,其他情况不方便透露。”
一、虚假供应链金融场景
从纯手机零部件销售代理商到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应炳杨用了5年的时间。2009年,应炳杨成立杭乾通信。天眼查平台显示,目前杭乾通信的股东分别为永炜控股和应炳杨,分别持股51%和49%。随着供应链金融兴起,应炳杨于2014年成立了永炜控股,围绕供应链金融业务成立了杭州永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炜数科”)等公司。永炜数科成立后经营范围亦增加“供应链管理”业务。
但是,仅4年之后,永炜控股成立的真实目的开始浮出水面。
从2018年至2020年2月,裁判文书网先后公布了十几起关于永炜控股借贷纠纷案件。其中,子公司杭乾通信作为第一被告的有8起,涉及贷款金额2.2亿元。起诉缘由如出一辙,杭乾通信通过涉嫌伪造合同、虚构与关联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骗取银行贷款。同时,由于警方在审理期间向法院出具了《告知函》,并对杭乾通信作出立案侦查的决定。法院认为,对杭乾通信以涉嫌骗取贷款罪予以立案侦查,杭乾通信作为主债务人,其涉嫌骗取贷款的事实与本案金融借款事实为同一事实,一审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裁定驳回银行的起诉。已经涉嫌刑事犯罪,交由警方依法侦办。
围绕上述案件可从起诉内容中发现,杭乾通信在为企业融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8起贷款中,均没有真实的贸易场景;二是应收账款不真实。银行收取的应收账款质押及回款承诺等法律文件加盖印章为虚假印章,即所谓的“萝卜章”,从而骗取贷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供应链金融分为三种,分别是应收类、预付类和存货类。该公司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预付类产品,银行给渠道商融资,预付采购款项给核心企业,此即为所谓的未来货权融资或者先款后货融资。由于不需要小贷、保理等金融牌照,所以导致监管存在一定的空白。
子公司杭乾通信虚假贸易场景,大股东永炜控股则扮演起了担保的角色。根据裁定书显示,杭乾通信为借款主体,永炜控股和董事长应炳杨则作为借款担保方出现。
除为杭乾通信提供担保外,应炳杨还为与杭乾通信业务相同的浙江永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永炜”)进行贷款受信担保。该业务发生在杭州,贷款于2019年开始逾期,目前涉及银行已经对浙江永炜提起诉讼。法院认为,“银行与应炳杨之间所签订的《最高额不可撤销担保书》,应炳杨为永炜通信公司在《授信协议》项下所欠银行的所有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应炳杨应当在担保范围内对银行未履行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应炳杨此前还系浙江永炜的法定代表人,于2019年2月退出。
对于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贷款骗局,复旦大学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祥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因为国家重视,政策频发助力行业规模扩大。但是,随着供应链企业的不断发展,资金需求日益增大,贷款业务十分常见,加之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供应链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问题导致的诈骗贷款违法犯罪活动处于案件高发期。“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也还是金融,而谈及金融就必然涉及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有着严格的风控逻辑,不过,还是有不少以供应链金融为名进行非法的金融诈骗勾当。”
陈祥锋认为,供应链金融骗贷主要因为两点原因,一是在关联企业之间形成虚假贸易关系,形成一系列交易合同和单证,然后据此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在这种欺诈行为方式下,从形式上看,的确存在着交易,也就是买卖和物流服务也存在着不同的参与方或服务者,交易的单证和要素也是完整的。但是实质上,所有的交易场景都是关联方假造出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质性的产业活动。“目前很多银行对贸易背景真实性调查仅限于交易合同、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没有深入调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没有对供货来源、商品清单、储存、运输、验收、销售等进行一系列调查核实,相互验证其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这也给一些企业虚假贸易场景提供了可乘之机。”
同时通过案件关联方,陈祥锋认为,“自保自融是针对贷方要求借款方担保、质押监管等要求作为获得资金前提的状况下,虚构担保人或监管人,套取资金的做法。通常自保自融是在从事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亲属、朋友或者紧密关联人为借款企业进行担保,或者由同一人或关联人实际控制的物流仓储进行货物质押监管,套取资金。”
二、资金流向待解
那么,杭乾通信所骗取的贷款资金到底用在了哪里?
警方侦办结果尚未公布,而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和贷款流向问题,永炜控股方面表示,“目前公司业务处于调整阶段,其他的情况不便透露。”另外,记者多次拨打杭乾通信的电话,对方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除了骗取银行贷款之外,永炜控股的另外一项业务“互联网+政务”也存在问题。根据海康威视对永炜控股的起诉可以看到,2017年,海康公司与永炜控股分别签订了《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购买视频信息服务模式建设电子警察项目(三期)工程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约定永炜控股向海康公司采购电子警察项目(三期)的工程服务,工程总价款为3975767元,永炜控股应在项目终验后30日内支付海康公司合同总价90%的工程价款,若逾期付款,应按逾期未付款项的3‰每日支付违约金。合同签订后,海康公司依约完成工程点位建设,于2018年2月1日通过验收。至今,永炜控股未支付任何款项。
记者在梳理永炜控股金融布局过往发现,2014年除了布局供应链金融相关公司外,永炜控股还成立了杭州永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炜资管”)和贵州奢侈品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奢品汇”),贵州奢品汇已经注销。其中,永炜资管已于2018年12月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公司名单,且裁判文书网2018年12月公布的一份判决显示,永炜资管曾向赵某借款1000万元,起诉缘由为,被告执行董事及实际控制人应某某已被刑事拘留,被告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无力偿还逾期借款。天眼查平台显示,案中提到的应某某系应炳杨。对于应炳杨刑拘原因目前不得而知,记者向永炜控股发送采访函,对方未作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杭乾通信向银行进行贷款期间,永炜控股及应炳杨进行了多次与金融相关的动作。2017年1月,永炜资管入股诸暨贵银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诸暨贵银”),持股12.5%。对于该领域的投资,应炳杨早在2015年的一场公开活动中表示,“永炜集团近年来在寻求新的方向,已经投资了创新医疗投融资服务平台医路演,参股了数只医疗基金,做了孵化器投医社。”但是,这番话过后,永炜控股并没有实质的投资动作,直至两年后入股诸暨贵银。公开资料显示,诸暨贵银先后参与多个医疗项目融资。与此同时,永炜资管也于2017年4月成立了名为杭州煜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私募基金,目前该基金仍在运作之中。
此外,2017年年底,应炳杨以个人名义成立了杭州乾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铭资管”),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但是,该公司只存在了4个月便进行注销。针对乾铭资管为什么仅存在4个月等问题,记者向永炜控股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对方尚未回复。此外,应炳杨还在2015年成立了杭州五元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也处于注销状态。
记者注意到,应炳杨还持有金融公司股权或担任职务。其中,应炳杨持有贵阳高新区浙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的股份并担任公司董事,在颖得(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董事。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